您当前位置: 首页-数据 > -正文

世界速读:一斤鸡枞=十多斤猪肉价 价格狂涨为哪般?

来源: 成都商报2023-07-04 09:10:04


(资料图片)

鸡枞,中国四大名菌之一,因其纤丝结构状似鸡肉,食用时又有鸡肉的肥美香味而得名,是我国西南云贵川一带特有菌类,又被誉为“菌中之王”。其因味道鲜美,深受美食家喜爱。

现在,又到了鸡枞上市的季节。连日来 ,记者采访了解到,4月以来,云南及四川攀西地区的鸡枞开始上市,最贵时卖到上千元一斤。目前,市场上的鸡枞价格下降,但仍卖到两三百元一斤。

高企的价格背后,是近年来人们对鸡枞的追捧,加上产量减少,致其价格一路走高。鸡枞商贩们向记者介绍,十多年前,鸡枞也就卖十多元一斤,近两年价格飙升到两三百元一斤,价格至少翻了十多倍。而今年鸡枞价格走高,主要是受气候因素减产,干旱少雨导致鸡枞产量较小。

走访>

市场上鸡枞卖200多元一斤

攀西地区是四川省内鸡枞的主要产地之一。7月2日早上,在西昌市长安菜市场,买菜的人络绎不绝,卖野生菌的摊位摆满了各类菌子,有鸡枞、见手青、毛菇、牛肝菌、青头菌等。

价格最贵的是鸡枞,比其他杂菌高几倍甚至十倍。“鸡枞好多钱一斤?”询问价格的人很多。“没开的220一斤,这种小根的卖150一斤。”商贩回答鸡枞价格,让很多问价的市民直呼:“太贵了,吃不起!”

资料显示,我国食用鸡枞有着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通雅》等古籍也都有记载。鸡枞有许多不同叫法,《七修类稿》称鸡宗,《五杂俎》称鸡踪,《滇南新语》称鸡枞……此外,民间还有伞把菇、白蚁菇等众多俗称。

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价格比较贵,但依然有不少人购买尝鲜。一名购买鸡枞的顾客告诉记者,每年她都会买点鸡枞尝鲜,但价格一年比一年贵,“现在买一斤鸡枞,可以买十多斤猪肉。”记者在该菜市场看到,当日猪肉价格为十二三元一斤。

商贩>

今年气候干旱致减产严重

王文权是一名鸡枞商贩,他从事野生菌行业已经十多年。王文权告诉记者,今年,云南及四川攀西地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天气,高温少雨导致鸡枞产量少,“像往年这个时候,鸡枞已经很多了,但今年还少得很。”

据介绍,鸡枞的吃法很多,可以单料为菜,还能与蔬菜、肉类搭配。无论炒、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还可以使用菜籽油将鸡枞炸干,做成鸡枞油,用坛子装着可存着吃一年半载,无论吃面条或做蘸水,放一点,奇香无比。

“今年5月,鸡枞刚上市的时候,我们最贵的卖到了七八百一斤。端午节之后,价格有所降低,但价格依然保持在两三百元一斤的高位。”王文权介绍,由于鸡枞产量较少,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高。

7月2日,记者走访西昌的多个农贸市场发现,鸡枞的价格大多在两三百元一斤,部分品质稍差的在一百多元一斤。虽然购买的人不少,但鸡枞商贩感叹,“吃的人是不少,但最近货很少。”

当天,王文权拿了几十斤鸡枞到菜市场售卖,不到上午十一点就销售一空。“现在很多餐馆都要货,多的时候一天要送两三百斤。”王文权说,今年,四川攀西产地的鸡枞产量少,他只有从云南进货补充,“目前,国内市场主要的鸡枞都来自云南。”

背后>

鸡枞价格十年涨了十多倍

位于昆明的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是中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旺季一天最多能卖几百吨野生菌。该野生菌交易中心市场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市场一天交易的总量在100吨左右。

该市场多名商贩告诉记者,今年鸡枞刚上市的时候,卖到了上千元一斤,目前大多在两三百元一斤,品质好的鸡枞也能卖到四五百一斤。“今年天干,菌子少了很多,产量少自然价格就高。”

据云南媒体报道,3月24日,云南木水花野生菌市场出现了今年的第一朵鸡枞,重量有一两多,被上海的一名顾客以350元买走。“鸡枞刚上市的价格都比较高,差不多3500-3600元一公斤。”

王文权等商贩介绍,十多年前,鸡枞也就卖十多元一斤,知名度并不高。随着人们对鸡枞的追捧,吃的人越来越多,加上产量越来越少,鸡枞价格逐渐走高。“到了近两年价格飙升到了两三百元一斤,价格十年已经翻了十多倍。”

鸡枞商贩张先生告诉记者,随着各地雨水增多,野生菌数量明显增加,鸡枞的价格也在逐步下降。“每年7月到8月是产量的高峰期,价格也会降到最低点。”

风险>

多地发布野生菌中毒风险预警

据商贩们介绍,鸡枞菌是属于无毒的野生菌类,但其他野生杂菌或有一定毒性,没炒熟食用可能会中毒。记者注意到,6月以来,云南、贵州、四川等多地发布了关于野生菌中毒防控预警的通告,强调不要随意采摘、出售、购买、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

近日,贵州省盘州市有4人一起采食了不少杂菌,导致急性野生菌中毒,跨省转运到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救治。医生介绍,经辨认,这4人采食的杂菌中包括了亚稀褶红菇、牛肚菌、新苦粉孢牛肝菌等,其中亚稀褶红菇含有剧毒,通过烹饪也无法分解其中的毒素。

据云南媒体报道,6月29日,云南一女子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出现幻觉,在病床上隔空做出“捋线”的动作;6月17日,周先生一家10口人食用了刚从山上采摘的“黑木耳”食用,10个人里面有9个人中毒,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12岁……

医生提醒,不摘、不买、不吃来历不明的野生菌,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食用野生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 摄影报道

标签: